教育开云网站培训精品(七篇)
发布时间:2024-01-06 12:14:13

  一、坚持培训机构多样化,使培训机构由单一的党校(行政学校)向以党校(行政学校)为主,社会中介机构、高等院校并存的一主多元的格局转变

  党校(行政学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单一依靠党校(行政学院)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大渡口区以提高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公开竞标选择中介机构承办专题培训班,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建立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调整党校职能,打造适应按需培训要求的培训主体。根据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将党校的职能定位为基本教育和基本管理。基本教育主要是发挥党校的优势,开展包括一般公务员、村(社区)干部、普通党员等为主要对象的教育培训和开展以党史、党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为主的基础理论教育。基本管理职能是要求党校的职能从单一的施教机构,转变为既是施教机构也是干部教育培训组织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由全国名校名师组成的师资库,按需聘请名师到大渡口区讲课或开设讲座;二是根据培训需求,策划培训主题,确立培训对象,组织干部到名校开展专题培训或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

  公开竞争择优,引入社会优质教育中介机构。面向社会干部教育培训信息,选择具有干部教育培训资质、资源和经验的社会中介机构与党校公开竞争,竞争内容包括策划培训专题、设置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等。今年6月,通过这种公开竞争的方式,大渡口区聘请**一家培训管理机构开办了首期以“扩大对外开放与统筹区域发展”为专题的开放式干部教育培训班。该期培训班培训内容紧扣主题、培训资源丰富、培训方式新颖,得到学员的广泛认同。

  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地合作教育培训基地。与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浦东干部学院、杭州市委党校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是邀请这些学校的知名专家教授到大渡口区讲课,另一方面是根据学员的需求和利用这些学校的优势资源开设专题培训班。5年来,全区共外请全国知名教授50余人次,举办专题培训班20余次,培训干部700余人次。

  学员由组织抽调、学习内容由施教机构安排、学习方式以灌输为主,是过去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惯例。这样的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想学的没学到,需要学的没安排,学的与干的不相关等问题。近年来,大渡口区针对这种模式的弊端,坚持培训内容向学员开放,积极推行自主选学,初步建立了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参加学习的内在动力。

  推广在线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培训内容。研究开发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在线学习平台,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可以随时随地自由登录学习,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学习的内容不但有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管理知识等,还有文化、历史、书法、摄影、旅游等各方面知识,可以按需选学,充分调动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在平台上,专家和区内的干部可以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发表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

  开展素质测试,量身订做干部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与高校或专业测试机构合作,对处级干部及处级后备干部的性格特征、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以及缺点和不足等进行全面测试,根据测试情况,为干部制订一份中长期的组合式教育培训方案,策划不同的培训内容及方式。

  实行按需施教,科学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方案。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等差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干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培训。一是派干部到高等院校自主选学。培训期间,干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由选学内容,培训时间结束时由施教单位作出学习鉴定。二是外派到发达地区挂职。将理论知识丰富、创造性较强、实践经验不足的干部,选派到上海、广州、江苏、山东等地挂职锻炼。三是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同行业、同系统的干部集中时间开展与工作相关的专题培训。四是开展普及教育培训,开设公共讲座,培训政策理论、公共管理知识等。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习惯做法,是强调培训时间的长短,对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却不作明确要求。大渡口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考核评估制度,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从简单强调干部培训的时间管理向注重培训效益转变,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开云网站、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制定科学的学分管理办法。大渡口区制定的学分制管理办法,按照“基础分+综合分”的双百分制实施考核。在5年内干部必须完成基础学分100学分,综合学分100学分。基础分,重点考核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即干部参加各级各类脱产培训完成的学分,共100分。综合分,重点考核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即培训效益的情况,即干部在职自学、理论成果、工作实绩等所获学分,共100分,分别为40、20、40学分。在职自学主要包括参加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或本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在线学习、学历教育、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理论成果主要包括调研报告、理论文章、学术著作等;工作实绩指得到各级表彰的当年加学分,出现重大失误的当年扣学分。

  前段时间有个在中学教书的朋友去参加一个教育技术培训, 回来后我问他, 一周主要学了些什么? 他思考了一会儿, 认真地说, 我们这几天主要是学Flash, 老师就教了我们怎么做一个飞来飞去的“球”。我不禁哑然。脱产一周, 飞行千里, 耗费巨资, 去参加教育技术培训, 结果就学会了个“球”? 这样的培训对教师的教学有多大帮助? 又会给参加培训的教师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学习信息技术, 目的是为了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帮助、有所改善, 而不是一定要成为技术高手。但我们在选择技术学习的内容时, 却常常存在着盲目性, 多以流行的热门技术为主, 而忽视了这些技术的实用性和可学性。回想起10 年前的教育技术培训, 那时主要是教Authorware 和3DS, 10 年后的今天, 发展到教Flash 和动态网页制作, 可从本质上来讲, 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退一步说, 即使有少数老师掌握了Flash 等技术, 对于改善自身教学的作用还是不大。因为制作一个动画教学课件,不仅需要高级的Flash 技术, 还要有很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交互设计能力才能够完成。且制作一节课用的动画常常需要耗费数周乃至数月的时间, 不可能每节课都这么做。笔者前两年做过一次调查, 选择广东省一批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调查, 分析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构成, 发现一条看上去似乎不大合理的规律, 即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与其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并不成正比。绝大多数被调查的优秀教师都没有掌握Flash 和动态网页制作之类的技术,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优秀教师。笔者还曾与一批发商国内学科教学信息化的优秀教师作过深入交流: 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评价, 这些优秀教师都不能算是高手, 但他们均能把握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 将信息技术这种工具很好地应用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是观之, 学科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并没有必要去学习Flash 之类的造“球”技术, 教育技术培训没必要也没有可能把教师都培训成技术高手。那么, 教师是否就不需要学习信息技术了呢? 答案当然是要, 只不过要学的不是那些费时费力的技术。笔者认为, 教师的本职工作和特长不是信息技术, 而是对学科教学的把握, 应该把更多宝贵的精力投入到学科教学的研究中而不是技术的操练上。因此, 教师学习信息技术, 应该挑选那些实用的、易学的和易得的软件工具或操作技术。所谓实用性是指要符合教师的学习、工作需求; 易学性是指每种工具软件或操作技术的学习、操练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 太难的东西是不会受学科老师欢迎的; 易得性是指这些工具软件必须是可以从网上免费获得的, 不会额外增加教师的经济负担。除此之外, 也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计算机维护工具以及若干计算机使用的常识作为学习内容。其实, 在互联网时代, 网络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很多时候, 不是没有资源, 而是我们找不着, 甚至不敢相信网上有。因此, 教师更需要学习的是从网上检索、获取、评价教学资源的技术, 学习修改和表达教学资源的技术。这些技术统称为ICT 核心技能( Information Communicate Technology) 。这类技术因为不需要太多的基础知识与背景知识, 通过简单的培训, 很快能为各年龄段、各学科的教师掌握, 符合前述技术学习的几条原则。但也正因其难度不大, 往往容易被教师和组织教育技术培训的人所忽视。因此, 我们亟需改变我们的学习技术观, 应该摒弃那些艰深、难学且实际用处不大的造“球”技术。网络上已经有很多各种类型的“球”了, 很多还是免费的。我们要掌握的是如何查找、获取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球”进行改造的技术,这才是学科教师可行和易行的技术学习之道。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出现,给煤矿职工带来新的问题,煤矿的安全生产也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创新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促进职工安全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煤矿的持续健康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煤炭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安全对于煤矿生产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纵观这千百次煤矿事故,我们发现除了少量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外,更多的事故则是因为人的违章行为导致的,真可谓“违章”猛于虎。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教育培训,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出现,给煤矿职工带来新的问题,煤矿的安全生产也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创新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促进职工安全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煤矿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大家都知道,“培训是职工的最大福利”。对煤炭企业来说井下环境十分恶劣,工作面条件相当艰苦,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高的安全操作技能。但现实中,愿意从事井下重体力劳动的人却很少,一些文化水平较高、脑子灵活的人都不愿从事井下工作。尤其是一线和一些重要岗位十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这就导致一些安全装备不能充分发挥功能。据有关资料统计:某矿一线职工的文化程度,高中或技校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职工总数的10%左右,初中文化水平的占职工总数的70%左右,小学或文盲占职工总数的20%左右。要解决这一现状,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形势,教育方法必须有所创新。为此,笔者结合矿井实际,从以下四方面探索教育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以促进矿井持续稳定发展。

  直观形象教学是通过现场、实物或模拟演练,迅速抓住学员的注意力,使学员有一种身临其境、课堂与现场零距离的感觉。这种培训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其特点和作用:一是具有形象直观性,它解决了深奥理论难理解的问题,还解决了培训内容抽象空洞问题;使学员寓教于乐,迅速掌握学习的内容;二是培训具有针对性,它可以根据工作或生产实际情况,突出组织某一个方面的培训,还可以灵活的选择培训项目;三是具有实用性,能加深认识,特别是能弥补一线职工文化水平低、基础知识不足的缺点。实行形象直观教学理想的做法是,先集中讲入井安全常识,然后由教师带领下井参观开云网站,边走边讲解,让学员了解井下环境,即对现场各方面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样有利于学员接受井下知识。参加安全培训的学员,由于其文化程度、工作经验不同,因此其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别,而模拟现场培训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比如顶板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矿山井下安全管理重点,许多顶板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支护质量差。因此在现场讲解支护受力情况时,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加深理解提高支护质量的重要性。

  为了搞好安全培训工作,提升教育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大部分煤矿都完善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操作实验室和模拟工作面。在实际培训时,首先进行入井须知教学,井下各种巷道、支护形式、安全设施、电气设备等均采用图片进行多媒体教学;其次带领员工下井参观学习;然后由老师带领学员到操作实验室进行实物操作教学,让学员动手操作直至熟练掌握;最后组织学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培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员们也能顺利地通过培训考试、考核,从而使学员达到安全上岗的目的,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

  安全教育展室是煤矿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的重要阵地,也是对煤矿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展室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素质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还能有效的减少煤矿事故、促进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安全教育展室担负着开展日常性的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和承担着让在职职工和新职工学习安全技术适知识、掌握安全技能的任务。发挥安全教育室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职工观看安全教育室的电视、录相、幻灯、投影、图片等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料,特别是通过安全教育室展出的典型事故案例图片及实物能使职工受到深刻的教育。通过一幕幕安全事故的真实再现,能使职工感觉到身上的安全责任重大,增强安全责任感,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从而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安全教育展室展又能为每一位参观的煤矿职工敲响了安全警钟,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安全的自觉性,形成我会安全的积极性,增加了我能安全的主动性。只有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提升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努力提高职工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断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增强处理紧急情况及对一般事故进行救护的能力,从而促进矿井的持续和谐发展。

  各区队要利用各种学习时间对职工进行事故案例教育,请职工上台讲安全故事、分析安全案例,总结身边或自己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也可以请部分职工到安全事故现场进行观看,让他们说说怎样防止事故发生,讲讲事故发生的原因,这样的警示教育才能引起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利用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会等有效时间,开展新工人应知应会培训、岗位人员规程措施培训、机电维修人员设备原理及维修保养知识培训、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等,提高了职工隐患辨识能力、标准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结合井下问考制度,成立由教培中心、安监处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井下问考培训小组,分三班深入井下作业地点现场抽考,形成了“238”的现场问考培训法,即每班问考人数不低于当班出勤的20%,现场抽考提问不少于3道题,要求回答准确率不低于80%,促进了职工必知必会率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要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多媒体大力宣传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普通职工,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让他们切实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楷模,也要职工认识到只要安全工作做得好,职工生活会越来越好。

  虽然近年来企业做了很多安人心、暖人心的事,职工也感受到了企业改革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我认为,公司的亲情管理、人性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向前推进。设立“生日话安全”活动将对安全宣传教育起到较好的作用。工会在职工过生日时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召集井下职工在一起过生日。在过生日时,工会组织区队和职工家属等人员为职工过安全生日,或给他们送去纪念品,或给他们送蛋糕等,这些举措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促进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我们还可以对在十年内未出现“三违”或受伤的职工,对其进行重奖或张榜宣传。

  总之,煤矿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灵活多变、与时俱进、及时创新的,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为煤矿安全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培训,使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师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作用;了解接收资源的内容及资源的分类和特点;使学校技术骨干教师掌握软硬件系统的操作使用和维护管理;使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师具有使用系统和应用资源上课的能力,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基本能力;通过培训,使学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能够承担起完成校本培训、教学示范、为教学和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

  培训工作在学校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分层次有序开展培训。

  1、全体教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和意义;远教设备使用与维护;ip资源下载与调用;各类配套软件的操作使用;资源应用(新课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应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和意义;模式的组成及特点;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简单课件制作(远教资源二次开发);internet网络基本知识,电子邮件的收发;ip资源下载与调用;远教ip资源应用(新课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应用);电视机和dvd机的使用方法等;电视教学的特点和配套教学光盘的使用方法。

  2、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和意义;电视机和dvd机的使用方法;机房的使用;电视教学的特点和配套教学光盘的使用方法。

  1、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接受远程教育应用培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培训,为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物质保证。

  2、要加强培训学习工作的管理,要定计划、定时间、定任务、定考核。要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项目配备的教学设备,严格按照培训学习要求和培训内容组织好校本培训学习工作。

  3、各类受训教师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培训学习,要切实提高自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将培训学习考核成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与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在实际岗位工作中,依据受训人员培训后的行为变化,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程度,这就是行为层评估。考查培训效果的过程中,行为层是一项最重要的测评指标。对行为层进行评估,往往是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在培训前后对受训人员的行为差别情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上级、同事、下属或客户等对受训人员运用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情况进行观察。对行为层进行评估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对于受训人员培训前后的行为变化等,下属和同事往往会进行对比。

  对受训人员的行为效果进行评估,这是将评估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说,企业将重点考核培训对经营成果做出的贡献程度,考核指标主要涉及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等。通过分析这些组织指标,便于企业了解培训产生的收益。

  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洛丝特提出了一些建议:①在培训课程结束时,请受训人员填写相应的评估表。②让受训人员在开始培训之前谈谈希望学到什么。当培训结束时,让他们对自己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回顾,同时对学到的什么进行讨论。③让受训人员通过不断的提问,阐述对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④通过小测验对讲完的每一项新技能或新概念进行测试,确保这部分内容被每个受训人员所掌握。⑤对培训结果进行回顾,让受训人员对取得的培训成果进行证明。⑥培训结束后,让受训人员在5-10分钟的时间内书写如何运用培训成果,以及何时用。⑦对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使用新知识、新技能的情况进行观察。⑧对培训前后员工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⑨让受训人员写下在工作中哪些培训内容最有用,哪些培训内容最没用。⑩给受训人员安排一项工作任务,要求他们使用新知识和新技能。任务完成后,与每位受训人员进行交谈,指出存在的不足,同时加强学习。

  作为完整的职业培训,评估和反馈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作为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完善培训的内容,调整培训的模式。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存在一定的难度,企业在评估过程中受人力、物力、财力的影响,企业只在反应层和学习层进行培训评估,根据新的质量体系管理要求,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培训评估。结合上述理论,本文加大了以往培训工作的估力度,同时应用了新的方法:

  ①培训结束后,通过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反应层进行评估,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培训科目、教员、收获大小等,在上述方面要求反应层做出真实的评价。

  ②根据培训的内容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采用笔试或者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考核,对于培训效果通过成绩进行评价。

  ③组织教员和学员在培训结束时,针对培训的内容和收获展开讨论和总结,学员之间彼此交流培训的心得,同时为今后的工作制定行动计划,例如在培训过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对于收获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工作中进行实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加的完美,最后要求参训人员写出相应的思想总结。

  ④通过回任工作考核的方式对行为层进行培训。对于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其回到工作岗位半年之后,随机选择一些参训人员进行考核。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检验培训效果通常情况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训人员回任后的工作表现。通过采用实地考察法,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法对回任人员进行考核。培训部门派人采用实地考察法对学员所在的工作部门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提前设计考察表,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采用直接领导对其进行口试的方法评估,同时对该员工的领导、同事,以及本人等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而便于了解其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情况,同时详细地了解其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表现。对于问卷调查法,在进行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包括:员工本人、同事、上级、下属等;考核内容主要涉及:思想方面的进步情况,有无改变工作态度和作风,是否提高了业务能力等。

  ⑤结束培训评估后,将评估结果在与上级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让企业的管理层、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员工的直接上级和员工本人了解培训评估结果。通过了解培训评估结果,管理层重新设计或调整培训项目中不足的部分。

  第一条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国共产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各派、人民团体机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五条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在党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六条中央组织部履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职能。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本系统的业务培训。

  第七条地方各级党委领导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主管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条干部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九条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主管方负责组织;经协商,也可由协管方负责组织。

  第十一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

  第十三条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

  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

  第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十七条政治理论培训重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纪律的教育,国情和形势的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

  第十八条政策法规培训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进行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第十九条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开云网站

  第二十条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应当按照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干部脱产培训计划,选调干部参加脱产培训。干部所在单位按照计划完成调训任务。被抽调的干部必须服从组织调训。

  实行干部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抽调下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参加培训,必须报同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审批,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

  第二十三条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干部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教育培训的机构、内容和时间。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或者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定期公布供干部自主选学的教育培训项目,明确要求,加强管理。

  第二十四条加强和改进境外培训工作。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境外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合理确定培训机构,严格培训过程的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和效益。

  第二十五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第二十六条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七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十八条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应当突出办学特色,按照职能分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部门和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和境外培训机构承担干部培训项目。

  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教育培训,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十九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培训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深化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领导班子建设,改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点扶持条件较好、优势明显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调整、整顿不具备办学能力和条件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第三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资质认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

  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服务,提高质量,逐步形成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指导、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第三十二条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直接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培训项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提高培训绩效。

  第三十三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注重培训,促进交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第三十四条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第三十五条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三十六条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考核、奖惩和教育培训,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保证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逐步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

  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第三十七条干部培训教材建设应当适应不同类别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建立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

  第三十八条坚持干部培训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做到一纲多本、编审分开。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干部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大纲,审定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有关地方、部门和机构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可以编写符合需要、各具特色的干部培训教材,并可选用国内外优秀出版物。

  第四十条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开云网站

  第四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十二条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的内容包括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第四十三条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应当区分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分别实施。组织调训和干部自主选学的考核,由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实施;干部在职自学的考核,由干部所在单位实施;境外培训的考核,由主办单位或者干部所在单位实施。

  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

  开云网站

  第四十四条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时,应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十五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估。

  第四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内容包括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

  第四十七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第四十八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十九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干部所在单位和干部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五十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会同有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贯彻执行本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止和纠正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一条干部因故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训。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培训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

  干部在参加教育培训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开云网站

  第五十二条干部所在单位未按规定履行干部教育培训职责的,由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十三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干部所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由于缺少教育培训机会,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低下,[1]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助于提高失地农民的发展能力。当前,政府开展了以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培训项目,但培训效果并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培训没有充分考虑该类教育培训的特殊性。我国失地农民具有分散性、广泛性、多层次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育培训时间安排具有灵活性、培训内容设置具有差异性等。[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设置内容丰富及多层级的教育培训项目。凭借其开放性及共享性等,可以让尽可能多的教育培训机构、受教育人员参与进来并从中获取信息资源。教育培训的信息化能针对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特殊性克服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开始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3]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推进我国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通过远程教育促进农村(偏远乡村)的教育信息化欧美发达国家的远程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灵活教育的模式。灵活教育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地点、时间、进度、学习方式成为可能。(2)打破日常生活和学习相分离的局面。如:“应用技术增进学习”的概念在瑞典已经被普遍认同,该概念意味着技术已经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在各种场所(工作地点、学校、家庭等)学习提供便利的手段,使得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真正问题,并解决问题。(3)实行在线学习和基于数码游戏的学习。这种寓学习于娱乐的方法使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基础较差的受教育对象能够对远程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感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4)应用层次具有广泛性。如:美国的远程教育不仅用于鼓励幼儿园、基础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还应用于解决偏远地区的成人教育问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5)发挥技术和多媒体的多样化优势,使得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6)促进资金和教育资源的整合,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2.通过项目来开展信息学习(1)建立教育行动区。教育行动区非常重视社会力量对教育的参与,从社会、社区与学校合作角度出发,致力于提高教育标准。(2)建立农村学园。英国林肯郡成立农村学园,对其实施特殊计划包括利用多媒体通讯工具开发新的学习方法,支持外语教学,指导家庭学习以及提高成人基本技能和关键技能等。(3)“明星学校”计划。1988-1997年由美国教育部发起,指通过远程学习课程,改善未受到政府足够关心地区的教育。(4)教育折扣项目。教育折扣项目是美国联邦政府专门针对城市与偏远乡村地区间数字鸿沟而启动的国家项目。3.通过学校与社区合作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强调农村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是美国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弥补由于地理位置或财政资源短缺造成的城乡不平等,联邦政府设立电讯优惠措施资助农村教育信息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涉猎企业活动和社区网络,从而有利于它们建设并维护自己的社区。4.注重农村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以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美国十分重视通过发展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来促进农村教育的信息化,尤其是将因特网的使用整合到学科课程教学之中的能力。

  1.社区培训模式的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1)在失地农民相对聚居社区内,建立社区学园并以其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中心,以“服务社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为宗旨,在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培训信息化中发挥核心作用和辐射功能。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学园的作用和功能,必须加强其信息化所需的硬件建设。如:培训机构与社区积极合作,开发新型的硬件采购商业模式,配备足够的计算机及其他多媒体设备;加快社区学园培训的内部及外部网络建设;完善配套设备设施的建设等。使社区学园成为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载体,成为内外部信息资源交流的网络平台。(2)建立适应社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的软件资源体系。首先,相关培训机构应积极和社区合作,从社区内失地农民参与教育培训的实际出发,了解其培训需求。其次,依据社区失地农民文化技能水平不一及需求多样化特征,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上,建立涵括基础文化教育系统、职业技能培训系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系统等在内的软件资源体系。在培训方式上,建立基于WEB的网络课程的教育培训、实时交互式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及基于点播的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等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最后,还应积极探索新型教育培训形式和培训技术,增加教育培训时间的灵活性,如远程培训、在线教学、离线教学及混合教学等模式。(3)建设涵括“政府、教育部门、社区及社区学园、培训机构、社会各界”的教育培训运作管理模式。社区培训模式信息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新型合理的运作管理模式。新型社区教育培训运作管理模式由政府统筹领导,政府不仅可以对社区的教育培训给与信息技术等支持,还可以宏观指导社区学园与社区学园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及相关软件资源的共享。由教育部门指导,有关部门配合;由社区及社区学园与培训机构通力合作,参与实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培训,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新型管理模式中,政府和教育部门处于宏观统筹地位,负责管辖区域范围内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并指导各个社区学园开展教育培训交流、资源共享等。社区学园及培训机构为微观元素,负责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具体实施。(4)加强内部师资队伍的培训,促进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培训机构作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关键实施者,在信息化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培训人员的自身学习,提高其素质。在掌握相关信息化技能基础上,使其充分了解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所具有的特征,如文化水平低下且差异较大等,设计多层次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及多样化形式,将所掌握的技能应用到所授课程或技能中,即将自身知识技能和课程技能传授相融合。

  2.基地培训模式的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1)建立信息化的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与社区培训模式相比,基地培训模式的培训对象相对分散。为了更有效管理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失地农民的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管理系统,记录每个失地农民的具体信息,如年龄、岗位、收入、文化水平及培训情况等信息,根据记录的信息数据,建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数据库,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农民开展特色培训,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体系及培训计划。此外,利用该管理系统,对失地农民进行跟踪服务并提供后续就业服务,可以反馈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效果,为培训学校改进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同时实现弹性教育培训。培训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利用网络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培训的灵活、直观、形象、开放和互动的特点,不仅可以实现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也可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习活动的自主化。依据失地农民的年龄结构及文化水平设置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培训层次及组织形式,实现多层次、非线性及交互性教育培训。根据失地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合理安排时间,在培训时间上实现弹性教育培训。此外,将各项教育培训内容阶段化,利用教育培训上的信息化手段衔接各阶段内容并轮流传授,使培训周期具有较大灵活性。(3)充分利用培训学校的局域网资源,构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利用局域网,建立基于WEB信息网站的网络教学。可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最终建成一个包括授课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个性化学习系统、作业系统、题库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网上电子图书馆、教育培训评价系统组成的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4)加强培训者信息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在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加强其自身的信息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才能顺利实施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进程,提高培训效果。

  3.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1)从失地农民的实际出发,甄选适用性信息资源。企业和学校合作(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培训信息化资源,提高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水平。但是,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与一般的高校学生教育不一样。因此,校内培训机构必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从失地农民的实际出发,甄选适用性信息资源,探索出适合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及培训方式。(2)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以便衔接,促进信息交流,提高培训效果。应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高校和企业内建立失地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以便更好地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此外,校企还应建立共同的教务管理系统,让企业及时准确了解失地农民在学校的受教育培训情况,并根据所学状况提供内容和实践方面的补充及强化。(3)企业参与学校教育培训信息化,在硬软件建设方面给与相应支持。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等信息化资源日新月异,学校应不断更新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等信息化资源,企业可以在高校硬软件建设方面给与支持。探索开发出校企新型商业合作模式,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开展合作,最终保证信息化进程顺利进行。

  4.远程教育培训模式信息化机制与操作策略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已在教育培训信息化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具有面广、量多、经济、方便、灵活、开放及多样化等特征。[4-5]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不仅能为失地农民更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提供适时有效的服务,而且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农民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但远程教育培训技术在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费用过高、培训时间仍受较大限制及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培训机构、失地农民及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失地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模式的发展与完善。